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愿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焙髞泶奚侥献隽烁吖?,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臥冰求鯉
王祥,瑯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隱居二十余年,后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只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于放下父親跑掉了。
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采回做湯,母親喝了后果然病愈。后來他官至司空。
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氐郊抑?,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兇,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婁于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后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并守制三年。
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后,決心棄官到陜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于在陜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那時的《二十四孝圖》,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畫的本子,敘老萊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色斑斕之衣,為嬰兒戲于親側.又常取水上堂,詐跌仆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意.”大約舊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詐跌”.無論忤逆,無論孝順,小孩子多不愿意“詐”作,聽故事也不喜歡是謠言,這是凡有稍稍留心兒童心理的都知道的.魯迅對《二十四孝圖》的故事有些反感,特別是對“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圖,感到非常不快.如對“老萊娛親”一事,認為這位70歲的老萊頭假裝跌倒地上、逗人發笑,十分的矯揉造作,不近人情.。
好詞:
感天動地 ,哭竹生筍 ,臥冰求鯉:迷信思想嚴重
郭巨埋兒 :看似大孝,實則殘忍
好句:
1.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作者用夸張的筆調,連用三個“最黑”,描述了自己之于“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的痛恨,義憤填膺.寫出自己的感情基調,從而引出下文.)
2.無論忤逆,無論小水,小孩子多不愿意“詐”作,聽故事也不喜歡是謠言,這是凡有稍稍留心兒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寫出了兒童心理的純真,不詐作.和老萊子做對比,充分體現出“我”對老萊子的厭惡反感之情,也表現出“我”對二十四孝圖的極不認同.)
3.現在想起來,實在很傻氣,這是因為現在已經知道了那些玩意,本來誰也不實行.
(舊社會的封建思想十分要不得,魯迅就加入一些對封建習俗和封建思想文化給予尖銳的諷刺和批判,讓我們看到了舊社會的丑陋.)
4.“然而,對于陰間,我終于已經頌揚過了,···雖有“言行不符”之嫌,但確沒有受過閻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貼,則差可以自解.”
(作者用些許調侃及戲謔的語氣,鮮明的揭露了某些人的虛假面具,表明自己所言屬實而且出自肺腑之言,表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及黑白不分.)
5.“我能在大眾面前,冠冕堂皇地閱看的,是《文昌帝君陰騭文圖說》和《玉歷鈔傳》,····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觸犯天條的,即使半語不合,一念偶差,也都得受相當的報應.”
(作者通過舉出例子,描繪出小時候在私塾之外自在的閱讀,從而反面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及他們對兒童的毒害,但作者對于雷公電母天馬行空等的描述,無一不包含作者對其的喜愛之情.)
1 《二十四孝圖》
4好句: 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自從所謂“文學革命”以來,供給孩子的書籍,和歐、美、日本的一比較,雖然很可憐,但總算有圖有說,只要能讀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墒且话鄤e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北京現在常用“馬虎子”這一句話來恐嚇孩子們?;蛘哒f,那就是《開河記》上所載的,給隋煬帝開河,蒸死小兒的麻叔謀;正確地寫起來,須是“麻胡子”。那么,這麻叔謀乃是胡人了。但無論他是什么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還有限,不過盡他的一生。妨害白話者的流毒卻甚于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個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只要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
這些話,紳士們自然難免要掩住耳朵的,因為就是所謂“跳到半天空,罵得體無完膚,——還不肯罷休?!倍椅氖總円欢ㄒ惨R,以為大悖于“文格”,亦即大損于“人格”。豈不是“言者心聲也”么?“文”和“人”當然是相關的,雖然人間世本來千奇百怪,教授們中也有“不尊敬”作者的人格而不能“不說他的小說好”的特別種族。但這些我都不管,因為我幸而還沒有爬上“象牙之塔”去,正無須怎樣小心。倘若無意中竟已撞上了,那就即刻跌下來罷。然而在跌下來的中途,當還未到地之前,還要說一遍:——
只要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
每看見小學生歡天喜地地看著一本粗細的《兒童世界》之類,另想到別國的兒童用書的精美,自然要覺得中國兒童的可憐。但回憶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卻不能不以為他幸福,給我們的永逝的韶光一個悲哀的吊唁。我們那時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時的“引導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學因為專讀“人之初性本善”讀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開第一葉,看那題著“文星高照”四個字的惡鬼一般的魁星像,來滿足他幼稚的愛美的天性。昨天看這個,今天也看這個,然而他們的眼睛里還閃出蘇醒和歡喜的光輝來。
在書塾之外,禁令可比較的寬了,但這是說自己的事,各人大概不一樣。我能在大眾面前,冠冕堂皇地閱看的,是《文昌帝君陰騭文圖說》和《玉歷鈔傳》,都畫著冥冥之中賞善罰惡的故事,雷公電母站在云中,牛頭馬面布滿地下,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觸犯天條的,即使半語不合,一念偶差,也都得受相當的報應。這所報的也并非“睚眥之怨”,因為那地方是鬼神為君,“公理”作宰,請酒下跪,全都無功,簡直是無法可想。在中國的天地間,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艱難極了。然而究竟很有比陽間更好的處所:無所謂“紳士”,也沒有“流言”。
陰間,倘要穩妥,是頌揚不得的。尤其是常常好弄筆墨的人,在現在的中國,流言的治下,而又大談“言行一致”的時候。前車可鑒,聽說阿而志跋綏夫曾答一個少女的質問說,“惟有在人生的事實這本身中尋出歡喜者,可以活下去。倘若在那里什么也不見,他們其實倒不如死?!庇谑呛跤幸粋€叫作密哈羅夫的,寄信嘲罵他道,“……所以我完全誠實地勸你自殺來禍福你自己的生命,因為這第一是合于邏輯,第二是你的言語和行為不至于背馳?!?/p>
其實這論法就是謀殺,他就這樣地在他的人生中尋出歡喜來。阿爾志跋綏夫只發了一大通牢騷,沒有自殺。密哈羅夫先生后來不知道怎樣,這一個歡喜失掉了,或者另外又尋到了“什么”了罷。誠然,“這些時候,勇敢,是安穩的;情熱,是毫無危險的?!?/p>
然而,對于陰間,我終于已經頌揚過了,無法追改;雖有“言行不符”之嫌,但確沒有受過閻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貼,則差可以自解??偠灾?,還是仍然寫下去罷:——
好詞:牛頭馬面 出乎意料 歡天喜地 感天動地 言行不符 癡心妄想 老萊娛親 郭巨埋兒 哭竹生筍 子路負米 黃香扇枕 陸績懷橘 臥冰求鯉
你可以從這里面挑一些你中意的。
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自從所謂“文學革命”以來,供給孩子的書籍,和歐、美、日本的一比較,雖然很可憐,但總算有圖有說,只要能讀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墒且话鄤e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
北京現在常用“馬虎子”這一句話來恐嚇孩子們?;蛘哒f,那就是《開河記》上所載的,給隋煬帝開河,蒸死小兒的麻叔謀;正確地寫起來,須是“麻胡子”。
那么,這麻叔謀乃是胡人了。但無論他是什么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還有限,不過盡他的一生。
妨害白話者的流毒卻甚于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個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只要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這些話,紳士們自然難免要掩住耳朵的,因為就是所謂“跳到半天空,罵得體無完膚,——還不肯罷休?!?/p>
而且文士們一定也要罵,以為大悖于“文格”,亦即大損于“人格”。豈不是“言者心聲也”么?“文”和“人”當然是相關的,雖然人間世本來千奇百怪,教授們中也有“不尊敬”作者的人格而不能“不說他的小說好”的特別種族。
但這些我都不管,因為我幸而還沒有爬上“象牙之塔”去,正無須怎樣小心。倘若無意中竟已撞上了,那就即刻跌下來罷。
然而在跌下來的中途,當還未到地之前,還要說一遍:——只要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每看見小學生歡天喜地地看著一本粗細的《兒童世界》之類,另想到別國的兒童用書的精美,自然要覺得中國兒童的可憐。但回憶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卻不能不以為他幸福,給我們的永逝的韶光一個悲哀的吊唁。
我們那時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時的“引導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學因為專讀“人之初性本善”讀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開第一葉,看那題著“文星高照”四個字的惡鬼一般的魁星像,來滿足他幼稚的愛美的天性。
昨天看這個,今天也看這個,然而他們的眼睛里還閃出蘇醒和歡喜的光輝來。在書塾之外,禁令可比較的寬了,但這是說自己的事,各人大概不一樣。
我能在大眾面前,冠冕堂皇地閱看的,是《文昌帝君陰騭文圖說》和《玉歷鈔傳》,都畫著冥冥之中賞善罰惡的故事,雷公電母站在云中,牛頭馬面布滿地下,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觸犯天條的,即使半語不合,一念偶差,也都得受相當的報應。這所報的也并非“睚眥之怨”,因為那地方是鬼神為君,“公理”作宰,請酒下跪,全都無功,簡直是無法可想。
在中國的天地間,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艱難極了。然而究竟很有比陽間更好的處所:無所謂“紳士”,也沒有“流言”。
陰間,倘要穩妥,是頌揚不得的。尤其是常常好弄筆墨的人,在現在的中國,流言的治下,而又大談“言行一致”的時候。
前車可鑒,聽說阿而志跋綏夫曾答一個少女的質問說,“惟有在人生的事實這本身中尋出歡喜者,可以活下去。倘若在那里什么也不見,他們其實倒不如死?!?/p>
于是乎有一個叫作密哈羅夫的,寄信嘲罵他道,“……所以我完全誠實地勸你自殺來禍福你自己的生命,因為這第一是合于邏輯,第二是你的言語和行為不至于背馳?!逼鋵嵾@論法就是謀殺,他就這樣地在他的人生中尋出歡喜來。
阿爾志跋綏夫只發了一大通牢騷,沒有自殺。密哈羅夫先生后來不知道怎樣,這一個歡喜失掉了,或者另外又尋到了“什么”了罷。
誠然,“這些時候,勇敢,是安穩的;情熱,是毫無危險的?!比欢?,對于陰間,我終于已經頌揚過了,無法追改;雖有“言行不符”之嫌,但確沒有受過閻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貼,則差可以自解。
總而言之,還是仍然寫下去罷:——我所看的那些陰間的圖畫,都是家藏的老書,并非我所專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畫圖本子,是一位長輩的贈品:《二十四孝圖》。
這雖然不過薄薄的一本書,但是下圖上說,鬼少人多,又為我一人所獨有,使我高興極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誰都知道的;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地講出這一段的事跡。
但是,我于高興之余,接著就是掃興,因為我請人講完了二十四個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叭酥?,性本善”么?這并非現在要加研究的問題。
但我還依稀記得,我幼小時候實未嘗蓄意忤逆,對于父母,倒是極愿意孝順的。不過年幼無知,只用了私見來解釋“孝順”的做法,以為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后,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
自從得了這一本孝子的教科書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還要難到幾十幾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負米”,“黃香扇枕”之類。
“陸績懷桔”也并不難,只要有闊人請我吃飯?!棒斞赶壬髻e客而懷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p>
闊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穩了,也非。
①“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賞析:作者用夸張的筆調,連用三個“最黑”,描述了自己之于“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的痛恨,義憤填膺.寫出自己的感情基調,從而引出下文.②“然而,對于陰間,我終于已經頌揚過了,···雖有“言行不符”之嫌,但確沒有受過閻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貼,則差可以自解.”賞析:作者用些許調侃及戲謔的語氣,鮮明的揭露了某些人的虛假面具,表明自己所言屬實而且出自肺腑之言,表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及黑白不分.③“我能在大眾面前,冠冕堂皇地閱看的,是《文昌帝君陰騭文圖說》和《玉歷鈔傳》,····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觸犯天條的,即使半語不合,一念偶差,也都得受相當的報應.”賞析:作者通過舉出例子,描繪出小時候在私塾之外自在的閱讀,從而反面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及他們對兒童的毒害,但作者對于雷公電母天馬行空等的描述,無一不包含作者對其的喜愛之情。
好詞:決不改悔,洪水猛獸,體無完膚,千奇百怪,枯燥,蘇醒,歡喜,無法可想,牛頭馬面,歡天喜地,感天動地,出乎意料,年幼無知, 黃香扇枕, 陸績懷桔, 哭竹生筍, 感動天地, 臥冰求鯉 ,不肯罷休 ,千奇百怪 ,象牙之塔 ,冠冕堂皇, 睚眥之怨。
《二十四孝圖》是現代著名作家魯迅所寫,出自魯迅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 好句: 1,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為罪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絕不改悔。
2,只要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 3,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4,無論忤逆,無論小水,小孩子多不愿意“詐”作,聽故事也不喜歡是謠言,這是凡有稍稍留心兒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5,現在想起來,實在很傻氣,這是因為現在已經知道了那些玩意,本來誰也不實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二十四孝圖。
1、“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p>
賞析:作者用夸張的筆調,連用三個“最黑”,描述了自己之于“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的痛恨,義憤填膺。寫出自己的感情基調,從而引出下文。
2、“然而,對于陰間,我終于已經頌揚過了,···雖有“言行不符”之嫌,但確沒有受過閻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貼,則差可以自解?!? 賞析:作者用些許調侃及戲謔的語氣,鮮明的揭露了某些人的虛假面具,表明自己所言屬實而且出自肺腑之言,表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及黑白不分。
3、“我能在大眾面前,冠冕堂皇地閱看的,是《文昌帝君陰騭文圖說》和《玉歷鈔傳》,····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觸犯天條的,即使半語不合,一念偶差,也都得受相當的報應?!?賞析:作者通過舉出例子,描繪出小時候在私塾之外自在的閱讀,從而反面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及他們對兒童的毒害,但作者對于雷公電母天馬行空等的描述,無一不包含作者對其的喜愛之情。
擴展資料:《二十四孝圖》簡介: 《二十四孝圖》是現代著名作家魯迅所寫,出自魯迅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 后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
“孝道”是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新《二十四孝圖》,乃陳少梅先生41歲時盛年之杰作,其題材不多見,筆墨工雅,設色清麗,非同尋常,故堪稱國之重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二十四孝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