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2.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忠義慨然沖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3.老去花殘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停驂遙望獨徘徊,眼前零落飄紅絮. 暗想咸陽火德衰,龍爭虎斗交相持;襄陽會上王孫飲,坐中玄德身將危. 逃生獨出西門道,背后追兵復將到.一川煙水漲檀溪,急叱征騎往前跳. 馬蹄蹄碎青玻璃,天風響處金鞭揮.耳畔但聞千騎走,波中忽見雙龍飛. 西川獨霸真英主,坐下龍駒兩相遇.檀溪溪水自東流,龍駒英主今何處! 臨流三嘆心欲酸,斜陽寂寂照空山;三分鼎足渾如夢,蹤跡空留在世間. 4.贊嘆諸葛亮詩: 襄陽城西二十里,一帶高岡枕流水:高岡屈曲壓云根,流水潺潺飛石髓; 勢若困龍石上蟠,形如單鳳松陰里;柴門半掩閉茅廬,中有高人臥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時籬落野花馨;床頭堆積皆黃卷,座上往來無白??; 叩戶蒼猿時獻果,守門老鶴夜聽經;囊里名琴藏古錦,壁間寶劍*七星. 廬中先生獨幽雅,閑來親自勤耕稼:專待春雷驚夢回,一聲長嘯安天下. 一天風雪訪賢良,不遇空回意感傷.凍合溪橋山石滑,寒侵鞍馬路途長. 當頭片片梨花落,撲面紛紛柳絮狂.回首停鞭遙望處,爛銀堆滿臥龍岡.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碭白蛇夜流血;平秦滅楚入咸陽,二百年前幾斷絕. 大哉光武興洛陽,傳至桓靈又崩裂;獻帝遷都幸許昌,紛紛四海生豪杰: 曹操專權得天時,江東孫氏開鴻業;孤窮玄德走天下,獨居新野愁民厄. 南陽臥龍有大志,腹內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臨行語,茅廬三顧心相知. 先生爾時年三九,收拾琴書離隴畝;先取荊州后取川,大展經綸補天手; 縱橫舌上鼓風雷,談笑胸中換星斗;龍驤虎視安乾坤,萬古千秋名不朽! 5.贊嘆趙云詩: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昔年救主在當陽,今日飛身向大江.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昔日戰長坂,威風猶未減.突陣顯英雄,被圍施勇敢.鬼哭與神號,天驚并地慘.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獨誅四將來沖陣,猶似當陽救主雄.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勛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三國演義第1回:宴桃園豪杰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1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分爭,又并入于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后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推其致亂之由,殆始于桓、靈二帝?;傅劢d善類,崇信宦官。
2榜文行到涿縣,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昔劉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遺這一枝在涿縣。
3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后改云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
4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杰。恰才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問。"玄德曰:"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倡亂,有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
句子:這一拜,春風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臺. 這一拜,報國安邦志慷慨,建功立業展雄才,展雄才. 這一拜,忠肝義膽,患難相隨誓不分開. 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云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段落:高祖提劍入咸陽,炎炎紅日升扶桑.光武龍興成大統,金烏飛上天中央.哀哉獻帝紹海宇,紅輪西墜咸池傍.何進無謀中貴亂,涼洲董卓居朝堂.王允定計誅逆黨,李掘郭汜興刀槍.四方盜賊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孫堅孫策起江左,袁紹袁術興河梁.劉焉父子據巴蜀,劉表軍旅屯荊襄.張燕張魯霸南鄭,馬騰韓遂守西涼.陶謙張繡公孫贊,各呈雄才占一方.曹操專權居相府,牢籠英俊用文武.威脅天子令諸侯,總領貌棱鎮中土.樓桑玄德本皇孫,義結關張愿扶主.東西奔走恨無家,將寡兵微作羈旅.南陽三顧情何深,臥龍一見分寰宇.先取荊州再取川,霸業王圖在天府.白帝托孤堪痛楚,嗚呼三載逝升遐.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將天補.何期歷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姜維獨憑力氣高,九伐中原空劬勞.鐘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丕睿芳髦才及奐,司馬又將天下交.受禪臺前云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陳留歸命與安樂,王侯公爵從根苗.紛紛世事無窮盡,茫茫天數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后人憑吊空牢騷. 場面: 30樓 張昭曰: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 樂 此事果有之呼? 諸葛亮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張昭:進聞劉豫州三顧先生于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思欲席卷荊襄,今一旦以屬曹操未審是何主見? 諸葛亮曰:我觀取漢上止地,易如反掌,我主劉豫州不忍奪同宗之基業,顧力辭之~劉綜孺子,聽信匿言,暗自降曹~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下別有良圖,非等閑可知也. 張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違了,先生自比管樂,管仲項桓公霸諸侯一曠天下,樂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齊七十余城,此二人真乃濟世之才也.先生高臥隆中,抱席微坐,旦笑傲風月,今即從事豫州,當為生靈除害剿滅亂賊,且劉豫州為得先生之前上能縱橫寰宇,割據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雖三尺童蒙依畏彪虎生翼,將見漢室將興,曹室即滅,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視目以待,以為扶高天之云鬢,仰日月之光輝,拯民于水火之中,昔天下天下于衽席之上,何此曹兵一出,棄甲拋戈,望風而竄,上不能報劉表以安庶民,下不能扶孤子以據疆土,乃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幾無容身之地也,可豫州得先生反不如起初也,管 樂之事果有之呼,愚直之言,幸悟見怪! 諸葛亮笑答曰:鵬飛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臂如人染沉疴,當先用米粥食之,和藥食補之,代其腹脹調和,形體漸安后,在用猛藥治之,與猛肉食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矣~若不待氣脈緩和,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向日我主兵敗于汝南,寄居劉表,兵不滿千,將不過關 張 趙而已,此正是病勢狂微之季也.新野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顯薄,豫州不過暫借此容身罷了,豈能真坐首與此,然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等輩心驚膽裂,竊畏管仲樂毅用兵未必過此~至于劉綜降曹,吾主實屬不知,且又不忍奪同宗之基業也,此真大仁大義也,當陽之敗,豫州見有數十萬縛義子民,扶老挾幼相隨不忍棄之,日行十里,不席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矣大仁大義也,勝負乃其常事,昔高祖數敗于項羽而垓下一戰成功,此非韓信之良謀呼,夫信久侍高皇未嘗累勝,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之人,非比夸辯之徒,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則成為天下笑耳罷了.此一番語,說的張昭無一言可答. 怎么樣?還沒有到八點哦.。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一共八個字卻稱贊了兩件事物,足可見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而且朗朗上口,婦孺皆宜。后來關羽雖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沒聽別人這么說過,估計作者肯定是呂溫侯的FANS,否則也不會這么肉麻。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馬家五個兒子,為大家熟知的只有馬良,馬謖哥倆。馬良的確才華出眾,為劉備坐穩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較早。馬謖雖說智商較高,也一度取得諸葛亮的賞識,只可惜后來一步棋走錯,丟了街亭。因此當人讀起這一句話時,一則嘆馬良死得過早,二則嘆馬謖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有人說《后出師表》不是諸葛亮寫的,先不論是誰寫的,這里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就是諸葛亮真實的寫照,也是最能表現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無力回天時的心情,也成為現代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
"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義》里,周瑜是心胸狹窄,永不服輸的代名詞,也只有當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時,才會由口及心地發出這樣的感慨。只不過這句話過于自卑,長了諸葛志氣,滅了自己威風。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們主中格式化了。
"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這是趙云迷們最津津樂道的評語,原因是在《演義》里趙云并不是作者重點描寫的對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場都是英姿颯爽,攻無不克,能得到主子這么一句肯定,當然是高興得找不到北了。不過也可以看出劉備沒有知人之能:趙云跟了自己這么多年,到這時才知道他的膽識,平時只給他一些壓糧運草,打掃戰場,保護家屬的雜活,真是埋沒英雄。
"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馬徽一向看好諸葛亮和龐統,曾經把諸葛亮比成姜尚,張良,所以這話從他嘴里說出來一點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經天緯地的本事,因此這么說也不過份。奇怪的是劉備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策當政時常常霸氣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還有些識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眾人,臨死時還給孫權留下了這樣的忠告,深刻看出了兩人的處事風格。事實也驗證了他的準確性,張昭主外事時主張投降曹操;周瑜主內事時把孫權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給了劉備。而二人各行其事時卻做得近乎完美。
"生子當如孫仲謀"
小時候看三國,很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底是在夸孫權還是在罵孫權。稍大了一點后才知道,曹操其實和孫權他爹孫堅是一輩的,這么說沒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孫權能守住父兄基業,跟袁紹和劉表的那幾個敗家子不同。怪不得辛棄疾很是欣賞孫權,并在自己的詞里引用了這句話。
"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個人認為,在曹操說過的所有的話里面,這句話是最精辟的。難怪劉備會嚇掉勺子,連蒼天也打了個冷戰,以為泄露了天機。其實曹操也就是這么一說,試探一下而已,后來又被劉備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來說過的最正確的一句話。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一句話,不僅給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國安邦之臣,在亂世則是獨霸一方的軍事首領。而曹操聽到這話面露喜色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沒有說他能成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稱帝,在史書上成為王莽、董卓一類。
第一回 宴桃園豪杰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第三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第九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第十六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第二十三回 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云長掛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第二十八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第三十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 第三十一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第三十二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淪 單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第三十九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 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干中計 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第四十七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 第四十八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云長義釋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 第五十三回 關云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 第五十四回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谂P龍吊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 第五十八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 第五十九回 許褚裸衣斗馬超 曹操抹書間韓遂 第六十回 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趙云截江奪阿斗 孫權遺書退老瞞 第六十二回 取涪關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爭功 第六十三回 諸葛亮痛哭龐統 張翼德義釋嚴顏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 第六十五回 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關云長單刀赴會 伏皇后為國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 第六十八回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輅知機 討漢賊五臣死節 第七十回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蕩山 檢舉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20 13:44 第七十一回 占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云寡勝眾 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進位漢中王 云長攻拔襄陽郡 第七十四回 龐令明抬櫬決死戰 關云長放水淹七軍 第七十五回 關云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云長敗走麥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關公顯圣 洛陽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漢王正位續大統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 第八十二回 孫權降魏受九錫 先主征吳賞六軍 第八十三回 戰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 第八十四回 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圖第八十五回 劉先主遺詔托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第八十六回 難張溫秦宓逞天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第八十八回 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第八十九回 武鄉侯四番用計 南蠻王五次遭擒第九十回 驅巨獸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第九十一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第九十二回 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第九十三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第九十四回 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馬懿克日擒孟達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第九十六回 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發賺曹休第九十七回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第九十八回 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侯取勝第九十九回 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第一百回 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
好詞: 1、隱匿【拼音】:yǐn nì 【解釋】:隱瞞;隱藏。
【造句】:人生的追求,情感的沖撞,進取的熱情,可以隱匿卻不可以貧乏,可以渾然卻不可以隱藏。 2、妄行出入【拼音】: wàng xíng chū rù 【解釋】:不遵守規矩,隨便出入。
【造句】:若有妄行出入者,斬立決。 3、焚香【拼音】: fén xiāng 【解釋】:在蕭鼎的經典玄幻小說1中登場,為正道三巨擘之一,地處中土與南疆十萬大山之間的狹長通道,離群索居,不問世事。
【造句】:謀人財害人命,奸貪枉法任你焚香也無盞;忠于黨勤于政,清廉正直見佛不拜又何妨。 4、笑容可掬【拼音】:xiào róng kě jū 【解釋】:掬:雙手捧取。
形容笑容滿面?!驹炀洹浚核麑θ丝偸切θ菘赊?。
5、旁若無人【拼音】:páng ruò wú rén 【解釋】:身旁好像沒有人。形容態度傲慢,不把別人放在眼里。
【造句】:一位同學扯著五音不全的嗓子旁若無人地高聲唱歌,毫不介意他人的感覺。好句: 1、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于城上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2、果見孔明坐于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3、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后軍作前軍,前軍作后軍,望北山路而退。
4、于是兩路兵盡皆退去??酌饕娢很娺h去,撫掌而笑。
5、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
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p>
《三國演義》篇首詞(臨江仙--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贊嘆劉備詩: 運籌決算有神功,二虎還須遜一龍。
初出便能垂偉績,自應分鼎在孤窮。 傷人餓虎縛體寬,董卓丁原血未干。
玄德既知能啖父,爭如留取害曹瞞? 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束兵秣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帶中。撞破鐵籠逃虎豹,頓開金鎖走蛟龍。
當時手足似瓜分,信斷音稀杳不聞。今日君臣重聚義,正如龍虎會風云。
曹公屈指從頭數:天下英雄獨使君。髀肉復生猶感嘆,爭教寰字不三分? 老去花殘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停驂遙望獨徘徊,眼前零落飄紅絮。
暗想咸陽火德衰,龍爭虎斗交相持;襄陽會上王孫飲,坐中玄德身將危。 逃生獨出西門道,背后追兵復將到。
一川煙水漲檀溪,急叱征騎往前跳。 馬蹄蹄碎青玻璃,天風響處金鞭揮。
耳畔但聞千騎走,波中忽見雙龍飛。 西川獨霸真英主,坐下龍駒兩相遇。
檀溪溪水自東流,龍駒英主今何處! 臨流三嘆心欲酸,斜陽寂寂照空山;三分鼎足渾如夢,蹤跡空留在世間。 曹操軍中飛虎出,趙云懷內小龍眠。
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 寶劍落時山石斷,金環響處火光生,兩朝旺氣皆天數。
從此乾坤鼎足成。 吳蜀成婚此水潯,明珠步障屋黃金。
誰知一女輕天下,欲易劉郎鼎峙心。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贊嘆諸葛亮詩: 襄陽城西二十里,一帶高岡枕流水:高岡屈曲壓云根,流水潺潺飛石髓; 勢若困龍石上蟠,形如單鳳松陰里;柴門半掩閉茅廬,中有高人臥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時籬落野花馨;床頭堆積皆黃卷,座上往來無白??; 叩戶蒼猿時獻果,守門老鶴夜聽經;囊里名琴藏古錦,壁間寶劍掛七星。 廬中先生獨幽雅,閑來親自勤耕稼:專待春雷驚夢回,一聲長嘯安天下。
一天風雪訪賢良,不遇空回意感傷。凍合溪橋山石滑,寒侵鞍馬路途長。
當頭片片梨花落,撲面紛紛柳絮狂?;厥淄1捱b望處,爛銀堆滿臥龍岡。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碭白蛇夜流血;平秦滅楚入咸陽,二百年前幾斷絕。 大哉光武興洛陽,傳至桓靈又崩裂;獻帝遷都幸許昌,紛紛四海生豪杰: 曹操專權得天時,江東孫氏開鴻業;孤窮玄德走天下,獨居新野愁民厄。
南陽臥龍有大志,腹內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臨行語,茅廬三顧心相知。 先生爾時年三九,收拾琴書離隴畝;先取荊州后取川,大展經綸補天手; 縱橫舌上鼓風雷,談笑胸中換星斗;龍驤虎視安乾坤,萬古千秋名不朽!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
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驟雨飛蝗來戰艦,孔明今日伏周郎。
七星壇上臥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逞才能? 周瑜決策取荊州,諸葛先知第一籌。
指望長江香餌穩,不知暗里釣魚鉤。 臥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
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五月驅兵入不毛,月明瀘水瘴煙高。誓將雄略酬三顧,豈憚征蠻七縱勞。
羽扇綸巾擁碧幢,七擒妙策制蠻王。至今溪洞傳威德,為選高原立廟堂。
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
孔明妙算勝孫龐,耿若長星照一方。進退行兵神莫測,陳倉道口斬王雙。
伏弩齊飛萬點星,木門道上射雄兵。至今劍閣行人過,猶說軍師舊日名。
谷口風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 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先生此日傾。
虎帳不聞施號令,麟臺惟顯著勛名。 空余門下三千客,辜負胸中十萬兵。
好看綠陰清晝里,于今無復雅歌聲! 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圣主尋。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
托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前后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撥亂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
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如公全盛德,應嘆古今無! 諸葛先機識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
錦囊遺計人難料,卻見成功在馬前。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數萬陰兵繞定軍,致令鐘會拜靈神。生能決策扶劉氏,死尚遺言保蜀民。
魚鳥猶疑畏簡書,風云長為護儲胥。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余! 贊嘆曹操詩: 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將呂氏殺全家。如今闔戶逢人殺,天理循環報不差。
十萬貔貅十萬心,一人號令眾難禁。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