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哈不憂貧.”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泣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泣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p>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p>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p>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未可知也?!?/p>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薄案改冈?,不遠游,有必有方?!?/p>
“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薄熬佑G于言而敏與行?!?/p>
子游曰:“事君促,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p>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
智者樂,仁者壽?!?“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p>
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不在其位,不謀其政?!?/p>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p>
食不言,寢不語。 席不正,不坐。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p>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p>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君子有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p>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起不能也?!?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p>
“修己以敬?!薄靶藜阂园踩??!?/p>
“修己以安百姓?!?“可與之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p>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p>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p>
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巧言亂德。
小不忍,則亂大謀?!?“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p>
“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
君子憂道不憂貧?!?“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p>
“道不同,不相為謀?!?“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p>
“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
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之謂之瞽?!?/p>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爺,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p>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p>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為立也;不知言,無以為知人也?!?。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子曰: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
2、禮之用,和為貴。(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論語名句填空集錦
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4、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于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保?/p>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群。)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呼?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第一) 譯:曾子說:“我每天都會幾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是不是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時是不是很誠實?有沒有溫習老師傳授的知識?” 2、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公冶長》第五) 譯:孔子說:“甜言蜜語、滿臉堆笑、點頭哈腰,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心懷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 3、顏淵、季路待.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第五) 譯:顏淵、季路侍奉時.孔子說:“為什么不說說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說:“愿將車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壞了也不遺憾.”顏淵說:“但愿能做到不夸耀優點、不宣揚功勞.”子路說:“您的愿望呢?”孔子說:“但愿老人能享受安樂,少兒能得到關懷,朋友能夠信任我.” 4、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罕》第九) 譯:孔子說:“一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 5、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第十六) 譯: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結交善于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曾子(1)曰:“吾日三省吾身(2):為人謀而不忠(3)乎?與朋友交而不信(4)乎?傳(5)不習(6)乎?”《荀子·勸學》說:“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子曰:“巧言令色(1),鮮(2)矣仁.”(《論語·學而第一》) 子曰:“弟子入則孝(1),出則弟(2),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3).行有余力,則以學文(4).” (《論語·學而第一》) 子曰:“不患(1)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學而第一》) 曾子曰:“慎終(1)追遠(2),民德歸厚(3)矣.” (《論語·學而第一》)。